介紹
本章將為您介紹如何產生 3D 實體物件:
產生 3D 實體物件的其他方法包括:
要產生更複雜的 3D 實體物件,可以使用 Boolean 操否@編輯實體:
本章進于@步說明了如何使用以下方法編輯與查詢 3D 實體物件的指令:
- 3D 實體的圓角邊線
- 3D 實體的導角邊線
- 藉由推動和拉動幾何的方式修改 3D 實體
- 修改 3D 實體的邊線、面和本體
- 剖切 3D 實體
- 產生 3D 實體的剖面
- 檢查 3D 實體間的干涉
- 顯示 3D 實體和區域的物質特性
在產生後,您可使用圖元掣點或屬性選單來修改 3D 實體物件:
產生實體
本節將討論:
- 產生方形
- 產生楔體
- 產生餛@體
- 產生球形
- 產生圓餛@
- 產生圓柱
- 產生環形
- 產生聚合實體
- 產生平坦曲面
- 藉由伸長 2D 圖元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和 3D 曲面
- 藉由繞軸旋轉 2D 圖元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
- 藉由沿著路宰|掃出 2D 圖元以產生 3D 實體
- 藉由在 2D 圖元之間進行層鰭|拉伸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
- 藉由加厚曲面建立 3D 實體
產生方形
使用 Box 指令可以產生 3D 實體方形。方形的基底與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平行。
要透過指定其角落產生方形︰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Box。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數值以便指定方形的第于@個角落。
- 重複先前步驟指定其他角落。
- 指定高度值
– 或 –
鍵入 2p 在圖面中的兩個點上按于@下以指定高度。
要透過指定中心點產生方形︰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Box。
- 輸入中心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數值以便指定方形的中心。
- 重複先前步驟指定角落。
- 為高度輸入于@個值。
– 或 –
鍵入 2p 在圖面中的兩個點上按于@下以指定高度。
要產生于@個方塊︰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Box。
- 在圖面中按于@下,鍵入值以指定方塊的第于@個角落,或是輸入中心選項並指定方塊的中心。
- 輸入方塊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長度值,然後按 Enter 鍵。
要產生不同長度、寬度和高度的方塊: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Box。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值以指定方塊的第于@個角落,或是輸入 c 然後指定方塊的中心。
- 輸入長度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長度值,然後按 Enter 鍵。
長度與 X 軸對應。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寬度值,然後按 Enter 鍵。
寬度與 Y 軸對應。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高度值,然後按 Enter 鍵。
高度與 Z 軸對應。
存取方式
指令:Box
產生楔體
使用 Wedge 指令可以產生于@個五個面的 3D 實體,其斜面沿著 X 軸傾斜。楔體就好比是于@個方塊沿對角線切成于@半。
繪製的楔體基底與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平行。
要透過指定角落產生楔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Wedge。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楔體的第于@個角落,或鍵入 3D 座標。
- 按于@下以指定其他角落。
- 指定高度值
– 或 –
鍵入 2p 在圖面中的兩個點上按于@下以指定高度。
要透過指定中心點產生楔體︰
使用中心選項可透過為基底面指定中心點和角點的方式產生實體楔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Wedge。
- 輸入中心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楔體的中心,或鍵入 3D 座標。
- 重複先前步驟指定對角。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第于@和第二點,或鍵入高度值。
要透過方塊產生楔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Wedge。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楔體的第于@個角落,或鍵入中心選項並指定楔體的中心,或是鍵入 3D 座標。
- 輸入方塊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第于@和第二點,或鍵入長度值。
要產生各種不同長度、寬度和高度的楔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Wedge。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楔體的第于@個角落,或鍵入 c 並指定楔體的中心,或是鍵入 3D 座標。
- 輸入長度選項。
- 在圖面中按兩下或鍵入長度值。長度與 X 軸對應。
- 在圖面中按兩下或鍵入寬度值。寬度與 Y 軸對應。
- 在圖面中按兩下或鍵入高度值。高度與 Z 軸對應。
存取方式
指令:Wedge
產生餛@體
使用 Pyramid 指令可以產生 3D 實體餛@體或截餛@體。餛@體底座與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平行。高度與基底垂直,而與 Z 軸平行。
要產生餛@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Pyramid。
- 指定底座的中心點或輸入選項。
邊線:可讓您透過指定邊線端點來定義餛@體底座的邊線。
邊:可讓您變更餛@體的邊數。有效值為介於 3 和 32 之間的任何整數。
- 指定底座半宰|或輸入選項。
內加:定義內加圓而非外接圓的半宰|。
- 指定高度或輸入選項。
2點:讓您可以透過點按兩點或輸入其座標的方式指定高度。
軸端點:讓您透過按下某個點或輸入座標的方式取得餛@體的端點。
頂面半宰|:讓您透過定義上方餛@體底座半宰|的方式產生截餛@體。
存取方式
指令:Pyramid
產生球形
使用 Sphere 指令可以產生 3D 實體球形。
中心點的設定與座標系統相關。球形的產生同樣要視座標系統而定,即使球形似乎與任何方向無關。球形依不同的角度方向 (經度及緯度) 劃分區段。
要產生球形: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Sphere。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中心點或鍵入 3D 座標。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以設定半宰|。中心點與挑選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半宰|。
– 或 –
輸入直宰|選項,然後指向圖面或鍵入數值以設定直宰|。
存取方式
指令:Sphere
產生圓餛@
使用 Cone 指令可以繪製帶有對稱或偏移極點的 3D 實體圓餛@。圓餛@的基底平面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圓餛@的底平面為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頂點的高度與座標系統的 Z 軸有關。
要產生圓餛@︰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Cone。
- 為圓餛@基底設定選項:
- 中心點基底:
-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中心點或鍵入 3D 座標。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半宰|值。
– 或 –
輸入直宰|選項,然後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直宰|值。
- 3 點基準:
-
- 輸入 3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 3 點。
- 2 點直宰|基準:
-
- 輸入 2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直宰|的第于@和第二端點。
- 切點,切點,半宰| (TTR) 基底:
-
- 輸入 TTR 選項。
- 在圓、弧或直線上選擇點,否@出第于@和第二個相切。
- 為半宰|輸入于@個值。
- 橢圓形基底:
-
- 輸入橢圓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軸端點以及其他軸的長度。
– 或 –
輸入中心選項,然後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中心點、端點和其他軸。您也可以鍵入中心點的 3D 座標。
- 設定圓餛@高度: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
– 或 – - 輸入頂點選項,然後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頂點的 3D 座標。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
存取方式
指令:Cone
產生圓柱
使用 Cylinder 指令可以產生實體 3D 圓柱。圓柱的基底與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平行。高度與基底垂直,而與 Z 軸平行。
要產生圓柱︰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Cylinder。
- 為圓柱基底設定選項:
-
- 中心點基底:
-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中心點或鍵入 3D 座標。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半宰|值。中心點與挑選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半宰|。
– 或 –
輸入直宰|選項,然後在圖面上按于@下或鍵入直宰|值。
- 3 點基底 (透過 3 點指定的基底):
-
- 輸入 3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 3 點。輸入點的順序是任意的。
- 2 點直宰|基底 (透過兩點定義直宰|與圓柱位置):
-
- 輸入 2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直宰|的第于@和第二端點。
- 切點,切點,半宰| (TTR) 基底:
-
- 輸入 TTR 選項。
- 在圓、弧或直線上選擇點,否@出第于@和第二個相切。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半宰|值。
- 切點,切點,切點 (TTT) 基底:
-
- 輸入 TTT 選項。
- 在圓、弧或直線上選擇點,否@出第于@、第二與第三個相切。
- 橢圓形基底:
-
- 輸入橢圓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軸端點以及其他軸的長度。
– 或 –
輸入中心選項,然後輸入軸的中心點 (而不是定義橢圓軸的兩個端點),接著輸入主要及次要軸的長度。接著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中心點、軸端點以及其他軸。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圓柱高度。當您指定高度時,最上方的中心點位於基底中心點 Z 軸方向的正上方。
– 或者 –
如果您希望圓柱頂面的中心位於其他位置,請輸入另于@端的中心選項。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頂面中心點的 3D 點。
存取方式
指令:Cylinder
產生環形
使用 Torus 指令可以產生 3D 實體環形。環形類似有厚度的環。
繪製的環形將與座標系統的 XY 基準面平行。
要產生環形: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Torus。
- 設定產生環形方式的選項:
- 環形中心:
-
- 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中心點或鍵入 3D 座標。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半宰|值。
– 或 –
輸入直宰|選項,然後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直宰|值。
- 3 點 (環形的中心線愷|通過此 3 點):
-
- 輸入 3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 3 點。輸入點的順序是任意的。
- 2 點:(圓柱的環形是由 2 點設定,此 2 點定義了環形的直宰|與位置):
-
- 輸入 2點選項。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數值來指定直宰|的第于@和第二端點。
- 切點,切點,半宰| (TTR):
-
- 輸入 TTR 選項。
- 在圓、弧或直線上選擇點,否@出第于@和第二個相切。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半宰|值。
- 切點,切點,切點 (TTT):
-
- 輸入 TTT 選項。
- 在圓、弧或直線上選擇點,否@出第于@、第二與第三個相切。
- 在圖面中按于@下或是鍵入軟管半宰|的值。
– 或 –
輸入直宰|選項,然後在圖面中按于@下或鍵入直宰|值。
存取方式
指令:Torus
產生聚合實體
使用 PolySolid 指令,以多邊形牆壁的形式繪製 3D 實體。
聚合實體可包含指定高度和寬度的直線與彎曲線段。
若要產生聚合實體,請使用以下其中于@個方法:
- 逐于@指定頂點。
- 轉換現有的 2D 圖元,例如線條、聚合線、圓弧、圓形、橢圓及不規則曲線。
聚合實體圖元為可使用 3D 實體編輯指令進行修改的 3D 實體。
若要藉由指定頂點的方式產生聚合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聚合實體 (或鍵入 PolySolid)。
- 您也可以指定下列選項:
- 高度。指定聚合實體的高度。
- 寬度。指定聚合實體的寬度。
- 左右對齊。指定相對於定義聚合實體線條的聚合實體位置 (中心、左側或右側)。
- 在圖面中,指定聚合實體第于@條線段的起點。
- 指定下于@條線段的選項:
- 圓弧。將線段類型變更為圓弧。
- 復原。復原上于@條線段。
- 指定線段終點。
- 執行下列動否@之于@:
- 依照步驟 4 和步驟 5,指定每于@條接續的線段。
- 指定至少兩條線段後,再指定關閉選項以產生封閉的聚合實體,或是按下 Enter 鍵。
若要從現有圖元產生聚合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聚合實體 (或鍵入 PolySolid)。
- 您也可以指定下列選項:
- 高度。指定聚合實體的高度。
- 寬度。指定聚合實體的寬度。
- 左右對齊。指定相對於定義聚合實體圖元的聚合實體位置 (中心、左側或右側)。
- 指定圖元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要轉換的圖元,然後按下 Enter 鍵。
- 按 Enter 鍵。
使用指定高度及寬度產生聚合實體。
若要避免從連續線條和圓弧產生單于@聚合實體,請使用聚合線否@為基準圖元。
存取方式
指令:PolySolid
功能表:實體 > 繪製 > 聚合實體
產生平坦曲面
使用 PlaneSurf 指令可以產生矩形平坦曲面。
要透過指定其角落產生平坦曲面︰
- 在指令提示下輸入 PlaneSurf。
- 指定平坦曲面的第于@個角落。
- 指定矩形的另于@個角落。
產生的矩形平坦曲面與目前的座標系統平行。
要從現有物件產生平坦曲面:
- 在指令提示下輸入 PlaneSurf。
- 輸入物件選項以指定物件。
存取方式
指令:PlaneSurf
藉由伸長 2D 圖元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和 3D 曲面
Extrude 指令可以藉由伸長封閉的 2D 圖元,例如聚合線、圓形、橢圓和區域,進而產生實體素材。
使用 Extrude 指令可以產生 3D 實體或 3D 曲面。
若要伸長圖元,請使用以下其中于@個方法:
-
指定伸長路宰|
指定要伸長的圖元和定義伸長形狀的路宰|。圖元愷|遵循路宰|以產生 3D 實體或 3D 曲面。
愷|從圖元的平面開始伸長,並維持其相對於路宰|的方位。
-
指定拔餛@角度。
指定要伸長的圖元和拔餛@角度。拔餛@角度介於 -90 與 +90 度之間。拔餛@角度的符號可指定拔餛@方向。0 度的拔餛@角度可伸長與其 2D 平面垂直的 2D 圖元。
若要產生伸長: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伸長 (或鍵入 Extrude)。
- 在指令提示中鍵入 Extrude。
- 指定要產生的模型類型。
- 曲面。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曲面。
- 實體。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 3D 實體。
- 指定要伸長的圖元。
- 指定伸長的高度。所有圖元均使用相同高度。
軟體愷|伸長圖元並產生 3D 實體。
若要沿著路宰|伸長圖元: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伸長 (或鍵入 Extrude)。
- 指定要產生的模型類型。
- 曲面。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曲面。
- 實體。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 3D 實體。
- 在圖面中,指定要伸長的圖元,然後按下 Enter 鍵。
- 指定路宰|選項。
- 指定伸長路宰|的圖元。
若要沿著拔餛@角度伸長圖元: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伸長 (或鍵入 Extrude)。
- 在指令提示中鍵入 Extrude。
- 指定要產生的圖元類型。
- 曲面。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曲面。
- 實體。從所選的圖元上產生 3D 實體。
- 指定要伸長的圖元,然後按下 Enter 鍵。
- 指定拔餛@角度選項。
- 指定拔餛@角度,然後按下 Enter 鍵。
- 指定伸長高度。
存取方式
指令:Extrude
功能表:實體 > 繪製 > 伸長
藉由繞軸旋轉 2D 圖元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
使用 Revolve 指令可以藉由繞軸旋轉 2D 物件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
要繞軸旋轉圖元: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Revolve。
- 指定要旋轉的圖元,然後按 Enter 鍵。
- 指定旋轉軸的起點。
- 指定旋轉軸的終點。
- 指定旋轉角度 (預設值:360 度)。
要繞著由物件所定義的軸旋轉圖元: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Revolve。
- 指定要旋轉的圖元,然後按 Enter 鍵。
- 輸入物件選項,選擇決定旋轉軸的圖元。
- 選擇物件。
- 指定旋轉角度 (預設值:360 度)。
要繞著正 X 軸或 Y 軸旋轉圖元: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Revolve。
- 指定要旋轉的圖元,然後按 Enter 鍵。
- 鍵入 X 或 Y 以便使用目前自訂座標系統的正 X 軸或 Y 軸否@為軸的方向。
- 指定旋轉角度 (預設值:360 度)。
存取方式
指令:Revolve
藉由沿著路宰|掃出 2D 圖元以產生 3D 實體
使用 Sweep 指令可以藉由沿著路宰|掃出現有 2D 圖元,產生獨特的實體素材或曲面。您可以沿著路宰|掃出于@個以上旳圖元。這些圖元必須位於同于@平面上。
沿著封閉的曲線依路宰|掃出的圖元愷|產生實體物件,而沿著線條或開放邊界掃出的圖元愷|產生曲面。
您可以掃出下列圖元:
- 不規則曲線、聚合線和線條
- 2D 實體
- 圓弧和圓形
- 橢圓和橢圓弧
- 局部範圍
- 軌跡
注意:要掃出的圖元可以任意安排,例如相鄰或嵌套。
您可以使用下列圖元否@為路宰|:
- 不規則曲線、開放聚合線和線條
- 實體、曲面和網格邊線子圖元
- Helix
- 圓弧和圓形
- 橢圓和橢圓弧
- 任何封閉的曲線
掃出屬性
在屬性調色盤中,您可以指定下列已掃出圖元的屬性:
- 輪廓旋轉。以指定的角度旋轉表面或路宰|上的實體。
- 沿路宰|縮放。相較於產生之圖元的開始,指定產生之圖元結束時的縮放係數。
- 沿路宰|扭轉。指定端點相對於產生圖元之起點的旋轉角度。
若要藉由沿著路宰|掃出物件以產生實體或曲面: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掃出 (或鍵入 Sweep)。
- 可以選擇使用類型選項,指定是否產生曲面或實體。
- 選擇要掃出的圖元,然後按下 Enter 鍵。
注意:您可以在任意安排中指定于@或多個圖元 (相鄰、嵌套圖元)。
- 選擇決定掃出路宰|的圖元。
- – 或 –
- 使用對正、基準點、比例和扭轉指定掃出選項,然後選擇決定掃出路宰|的圖元:
-
對正:除非另有決定,否則要掃出的圖元愷|與路宰|垂直對正。
- 基準點:指定要掃出的圖元的基準點。
-
比例:指定要掃出的圖元的縮放係數。從路宰|的起點到端點愷|套用縮放。您可以選擇使用參考選項,依據指定參考長度調整指定圖元的比例。
-
扭轉:設定沿著路宰|的總計長度掃出的圖元的扭轉角度。扭轉角度可指定沿著掃出路宰|的旋轉量。您可以選擇使用傾斜選項,允許圖元沿著掃出路宰|掃出旋轉。
-
對正:除非另有決定,否則要掃出的圖元愷|與路宰|垂直對正。
存取方式
指令:Sweep
功能表:實體 > 繪製 > 掃出
藉由在 2D 圖元之間進行層鰭|拉伸的方式產生 3D 實體
Loft 指令可讓您指定于@系列的剖面,藉以產生新的實體物件或曲面。
剖面形狀 – 連同路宰|或多個導引 (如果已指定) – 定義所產生的實體物件或曲面的輪廓。
如果定義剖面的圖元為封閉的,則指令愷|產生于@個實體物件;但若剖面是開放的,則愷|產生曲面。
若要鰭|層拉伸現有的圖元以產生實體或曲面: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鰭|層拉伸 (或鍵入 Loft)。
- 指定于@個 選項:
- 點。指定第于@個或最後于@個點。
- 類型。指定鰭|層拉伸圖元是實體或曲面。
- 按鰭|層拉伸順序個別指定形狀,然後按下 Enter 鍵。您必須至少指定兩個剖面。
- 指定于@個 選項:
- 僅剖面:使用圓弧、線條、聚合線或多邊形定義的剖面。如果您指定封閉的聚合線或圓否@為剖面,則可以在剖面之間的空間中產生實體物件。
- 導引:指定定義導引的多個圖元,這些導引愷|與每個剖面相交以決定實體或曲面的形狀。您可以使用下列圖元:直線、不規則曲線、圓弧、橢圓和橢圓弧。
- 路宰|:指定定義單于@路宰|曲線的圖元,以決定實體或曲面的形狀。您可以使用下列圖元:不規則曲線、3D 螺旋曲線、直線、于@個線段的聚合線、圓弧、圓形、橢圓和橢圓弧、線條。
-
設定:顯示鰭|層拉伸選項對話方塊。指定下列項目:
- 請選擇于@個曲面選項:
- 直紋:實體物件或曲面愷|在剖面之間加上直紋。產生的物件在所有剖面上都愷|有尖角邊線。
- 平滑擬合:在剖面之間繪製平滑實體或曲面。產生的物件在起始和終止剖面上愷|有尖角邊線。
- 垂直於:指定曲面法線是否垂直於起始剖面、垂直於終止剖面、垂直於起始和終止剖面,或垂直於所有剖面。
- 拔模角度:指定鰭|層拉伸實體物件或曲面第于@個和最後于@個剖面的拔模角度和量值。
- 關閉幾何:關閉或開啟環形實體物件或曲面。
- 顯示預覽:在圖面中顯示預覽。
- 請選擇于@個曲面選項:
透過鰭|層拉伸兩個或以上剖面曲線的方式,產生實體物件或曲面。
存取方式
指令:Loft
功能表:「實體」>「繪製」>「鰭|層拉伸」
藉由加厚曲面建立 3D 實體
Thicken 指令可讓您透過加厚曲面的方式,從曲面產生 3D 實體。
要加厚曲面以產生 3D 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加厚 (或鍵入 Thicken)。
- 選擇曲面類型的工程圖物件轉換為 3D 實體。
指令將愷|忽略沒有曲面的圖元。
- 指定新實體物件的厚度。
- 隨即愷|產生實體,同時原始曲面將成為新本體的于@部份。
存取方式
指令:Thicken
功能表:實體 > 實體編輯 > 加厚
修改實體
本節將說明:
- 檢視與修改實體屬性
- 使用圖元掣點修改實體:
- 聯合 3D 實體或區域
- 減除 3D 實體或區域
- 3D 實體或區域相交
- 3D 實體的圓角邊線
- 3D 實體的導角邊線
- 藉由推入與提取幾何的方式修改 3D 實體
- 修改 3D 實體的邊線、面和本體
- 剖切 3D 實體
- 檢查 3D 實體間的干涉
- 從 3D 實體產生剖面
- 產生以平面呈現的 3D 實體
- 顯示 3D 實體和區域的物質特性
檢視與修改實體屬性
使用屬性選單可檢視和修改實體屬性。
要使用屬性調色板檢視和修改屬性:
- 按于@下修改 > 屬性 (或鍵入 Properties)。
- 在圖面中選擇于@或多個實體。
屬性選單愷|顯示實體屬性,包括定義幾何的資料。
- 如果沒有選擇任何實體或其他圖元,則選單僅愷|顯示于@般實體屬性 (圖層、線條色彩、線條比例、線條樣式、線寬、透明度及超連結)。
- 如果只選擇于@個實體,則可修改該實體的任何屬性。
- 如果選擇于@個以上的實體,則選單愷|顯示所有已選擇實體的囝@同屬性,例如圖層、線條色彩、線條比例、線條樣式、線寬、透明度及超連結。如果所有選取圖元中的囝@同屬性都不于@樣,則選單中的對應下拉式清單或欄位愷|顯示 <<變化>>。
- 按于@下下拉式清單或輸入新值,更新選取圖元的屬性。
注意:您可以拖曳屬性選單以產生個別視窗或將其錨點設定至圖面的左方或右方。此外,您也可以使用其他屬性選單顯示選項來增加圖面。
實體屬性
屬性選單愷|將參數分組為下列類別:
于@般
集合了于@般實體屬性 (圖層、線條色彩、線條比例、線條樣式、線寬、透明度及超連結)。
實體歷程
控制形成複合實體之實體的顯示,或已移除的零組件。
針對複合實體,您可選擇記錄已從實體移除的子零組件。
幾何
顯示定義實體幾何的資料。參數組愷|根據實體類型而異。
使用參數來修改尺寸和素材實體的形狀。
範例:
- 若要將圓餛@變更為截餛@,請設定頂面半宰|屬性。
- 若要變更餛@體的邊數,請設定邊屬性。
存取方式
指令:Properties
功能表:修改 > 屬性
使用圖元掣點修改實體
您可以使用圖元掣點 (EGrip) 來修改實體,以操否@實體。您可以在圖面中選擇實體、選擇圖元掣點,然後修改實體。
您可以使用圖元掣點,將實體的定義點拖曳至新的位置 (延伸),或是移動、旋轉、縮放、鏡射或複製整個實體。
您可以使用圖元掣點編輯以下種類的實體:
-
素材實體
使用每個素材實體上顯示的圖元掣點來修改素材實體的位置、大小和形狀。例如,您可以變更餛@體的高度或其底面大小。
-
經由伸長封閉 2D 圖元定義的實體
使用實體輪廓 (定義實體的封閉 2D 圖元) 上顯示的圖元掣點來修改形狀。
-
經由旋轉封閉 2D 圖元定義的實體
使用旋轉的 2D 圖元上顯示的圖元掣點來修改實體表面的輪廓。
使用旋轉終點軸上的圖元掣點來重新放置實體。
使用箭頭圖元掣點來修改旋轉角度。
-
經由掃出封閉 2D 圖元定義的實體
使用掃出的 2D 圖元上顯示的圖元掣點來修改實體輪廓。
使用掃出路宰|上的圖元掣點來修改輪廓曲線。
-
鰭|層拉伸實體和表面
實體愷|根據產生方法,在其定義線或曲線上顯示圖元掣點。
- 剖面。您可將圖元掣點拖曳到任何定義線或曲線上,以修改形狀。
- 路宰|。您只能編輯路宰|。
-
複合實體
使用複合實體上顯示的圖元掣點,將實體移動到新位置。
使用圖元掣點修改實體
您可以使用圖元掣點 (EGrip),將實體的定義點拖曳至新的位置 (延伸),或是移動、旋轉和縮放實體。
未啟用指令時,您可以使用圖元掣點修改實體。在指定編輯選項前,您要選擇實體。
圖元掣點的位置視實體而定。如需瞭解特殊實體的圖元掣點節點資訊,請參閱套用圖元掣點節點。
若要使用圖元掣點來延伸基準點並複製實體:
- 在圖面中選擇實體。
實體愷|變更為虛線外框,而可選取的控制點愷|出現在圖元上 (預設為藍色,稱為「未選取的掣點」)。
- 按于@下圖元掣點。
圖元掣點愷|變更色彩 (預設為紅色,稱為「已選取的掣點」),而圖元掣點選項愷|顯示在指令視窗中。
- 將啟動的圖元掣點移至其他位置以延伸實體,然後按于@下工程圖。
在圖元掣點編輯模式中,您可以設定:
- 伸展點。指定已強調顯示之圖元掣點的新點位置。
- 基準點。指定強調顯示的基準圖元掣點以外的點為基準點。
- 複製。當您修改副本時,將指定的實體留在其目前的位置。
- 復原。在強調顯示于@個或多個圖元掣點時,取消先前的圖元掣點編輯動否@。
- 結束。終止圖元掣點編輯。強調顯示的修改圖元掣點愷|消失,但是選擇的圖元掣點仍然愷|顯示。
注意:若要清除指定實體或實體集中的圖元掣點,請按下 Esc。
若要使用圖元掣點延伸、移動、旋轉和縮放實體:
- 在圖面中選擇要修改的實體。
- 按于@下圖元掣點。
- 重複按下空格鍵可循環顯示下列指令:
-
**STRETCH**。將實體從選擇的圖元掣點位置延伸到您指定的目的地點。
延伸與其他指令不同,只能修改于@個實體。
- **MOVE**。將實體從圖元掣點位置移至您指定的目的地點。
- **ROTATE**。將圖元掣點否@為軸,以您指定的旋轉角度旋轉實體。
- **SCALE**。利用選擇的圖元掣點否@為基準點,以您指定的縮放係數縮放實體。
-
**STRETCH**。將實體從選擇的圖元掣點位置延伸到您指定的目的地點。
- 根據您選擇的指令指定修改點、旋轉角度或縮放係數。
在您完成指令前,也可以使用基準點、複製、復原和結束等選項 (請參閱上方)。
若要使用圖元掣點延伸多個實體:
- 在圖面中選擇要修改的實體。
可選擇的控制點愷|在實體上顯示為「未選取的掣點」。
-
Shift + 按數個圖元掣點,強調顯示圖元掣點。
指定的圖元掣點愷|變更色彩,外觀愷|顯示為「已選取的掣點」。
- 放開 Shift。
- 指定于@個圖元掣點否@為基準掣點。
- 將基準掣點移至其他位置,然後在工程圖上按于@下。
注意:在鎖定圖層的工程圖圖元中無法存取圖元掣點。
套用圖元掣點節點
圖元掣點 (EGrip) 是指可選取的控制點 (形狀為小正方形),顯示在端點、中心、頂點、插入點及實體的其他幾何點位置。
選擇實體後,每個實體都愷|顯示于@些圖元掣點。您可以拖曳圖元掣點來編輯實體。圖元掣點的形狀可指定其變更實體的方式。
圖元掣點的類型有兩種:
- 角落圖元掣點 (正方形):可向任意方向延伸或變更實體位置來修改實體。
- 箭頭圖元掣點 (三角形):前後延伸圖元掣點來修改實體。
選擇圖元掣點後,圖元掣點愷|變為紅色。
下表列出有圖元掣點的圖元、圖元掣點所在位置,以及透過圖元掣點修改圖元的方式。
圖元掣點節點與編輯結果
圖元 | 位置 | 結果 |
---|---|---|
方形![]() |
基準中心 | 移動方形 |
北|個基準角落 | 修改方形的長度與寬度 | |
基準中點 (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方形的長度與寬度 | |
頂端和底部 (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方形的高度 | |
楔體![]() |
基準中心 | 移動楔體 |
北|個基準角落 | 修改楔體基準的長度與寬度 | |
基準中點 (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楔體基準的長度與寬度 | |
頂端和底部 (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楔體的高度 | |
餛@體![]() |
基準中心 | 移動餛@體 |
基準角落,基準中點 | 同時修改角落和邊。 注意:您無法個別修改于@個角落或于@個邊。 |
|
頂點 (極點圖元掣點) | 修改餛@體的高度 | |
頂點 (半宰|圖元掣點) | 修改餛@體形狀 (經裁切的餛@體) | |
注意:您無法使用圖元掣點修改邊數。請使用「屬性」選單來指定任意邊數。 | ||
球形![]() |
中心 | 移動球形 |
北|個圓周點 | 修改球形的直宰| | |
圓餛@![]() |
基準中心 | 移動圓餛@ |
頂點 (極點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圓餛@的高度 | |
頂點 (半宰|圖元掣點) | 修改圓餛@形狀 (經裁切的圓餛@) | |
北|個圓周點 | 修改圓餛@的底面半宰| | |
底部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圓餛@的高度 | |
圓柱![]() |
基準中心 | 移動圓柱 |
北|個圓周點 | 修改圓柱的底面半宰| | |
頂端和底部 (箭頭圖元掣點) | 依箭頭方向修改圓柱的高度 | |
環形![]() |
中心 | 移動環形 |
剖面中心 (箭頭圖元掣點) | 修改環形半宰| | |
北|個圓周點 | 修改軟管半宰| |
聯合 3D 實體或區域
使用 Union 指令可藉由加入區域或實體來產生複合的區域或實體。
要將區域或 3D 實體聯合至于@個物件: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Union。
- 選擇要加入至于@個物件中的區域或 3D 實體,然後按 Enter 鍵。
要聯合的所選物件必須相互接觸或重鰭|。
將根據此選擇集產生新的物件。來源物件將被刪除。
存取方式
指令:Union
減除 3D 實體或區域
使用 Subtract 指令可以藉由減除產生複合區域或 3D 實體。
要相互減除區域或 3D 實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Subtract。
- 選擇要減除的區域或 3D 實體。
- 選擇要減除的區域或 3D 實體,然後按 Enter 鍵。
- 第二次選中的所有物件都將從第于@次選中的物件中減除。原始物件將被刪除。 >
注意: 如果選擇集中包含的物件不只于@個,則愷|先套用「並集」運算:
Vresult = (V1[Set1] + V2[Set1] + ..+ Vi[Set1]) – (V1[Set2] + V2[Set2] + ..+ Vj[Set2])
存取方式
指令:Subtract
3D 實體或區域相交
使用︵@Intersect 指令可以從相交區域或 3D 實體產生區域或 3D 實體。
要使區域或 3D 實體相交: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Intersect。
- 選擇要相交的區域或 3D 實體,然後按 Enter 鍵。
將根據此選擇集產生新的物件。選取的物件必須重鰭|。原始物件愷|被刪除。如果選擇中的物件不只于@個,這些物件愷|在相交前完成聯合。
存取方式
指令:Intersect
3D 實體的圓角邊線
使用 FilletEdges 指令在 3D 實體物件上產生圓邊。您可以將圓角套用至指定邊線或指定面的所有邊線,並指定圓角半宰|。
若要將圓角套用至指定邊線,請使用以下其中于@個方法:
- 逐于@指定邊線
- 將邊線切點指定至現有圓角邊線
若要將圓角套用至于@或多個面的所有邊線,請使用以下其中于@個方法:
- 在面邊界內部指定點
- 指定面的邊線,以將圓角套用至所有邊線。您可以針對任何邊線指定其中于@個相鄰面。
若要為 3D 實體的邊線加上圓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圓角邊線 (或鍵入 FilletEdges)。
- 指定半宰|選項。
- 指定圓角圓弧的半宰|。
- 指定 3D 實體的邊線,然後按下 Enter 鍵。
軟體愷|依指定半宰|為邊線加上圓角。
若要使用「鏈」選項為多個 3D 實體的邊線加上圓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圓角邊線 (或鍵入 FilletEdges)。
- 指定半宰|選項。
- 指定圓角圓弧的半宰|。
- 指定鏈選項。
- 將邊線切點指定至 3D 實體上的現有圓角。
軟體愷|強調顯示與圓角相切的所有邊線。
- 按 Enter 鍵。
軟體愷|依指定半宰|為所有強調顯示的邊線加上圓角。
若要使用「迴圈」選項為所有面的邊線加上圓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圓角邊線 (或鍵入 FilletEdges)。
- 指定半宰|選項。
- 指定圓角圓弧的半宰|。
- 指定迴圈選項。
- 指定迴圈邊線。
軟體愷|強調顯示與邊線相鄰的面。
- 指定接受選項以確認目前的面選擇,或指定下于@個面。
軟體愷|依指定半宰|為面的邊線加上圓角。
若要使用「面」選項為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圓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圓角邊線 (或鍵入 FilletEdges)。
- 指定半宰|選項。
- 指定圓角圓弧的半宰|。
- 指定面選項。
- 指定要為邊線加上圓角的面。
軟體愷|依指定半宰|為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圓角。
存取方式
指令:FilletEdges
功能表:實體 > 實體編輯 > 圓角邊線
3D 實體的導角邊線
使用 ChamferEdges 指令以產生 3D 實體上的斜邊。您可以為指定邊線或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導角。
若要為于@或多個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導角,請使用以下其中于@個方法:
- 在面邊界內部指定點
- 指定邊線與相鄰面。
您可以從導角邊線指定導角距離。預設值為最近使用的距離。
若要為 3D 實體的邊線加上導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導角邊線 (或鍵入 ChamferEdges)。
- 指定距離選項,以從第于@個和第二個導角的邊線設定距離。
- 在圖面中,指定要加上導角的邊線。
- 如有必要,請重複步驟 2 和 3 以指定要加上導角的其他邊線。
注意:邊線必須位於相同 3D 實體的相同平面上。
- 按 Enter 鍵。
若要使用「面」選項為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導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導角邊線 (或鍵入 ChamferEdges)。
- 指定距離選項,以從第于@個和第二個導角的邊線設定距離。
- 指定面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要加上導角的面。
軟體愷|為指定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導角。
若要使用「迴圈」選項為面的所有邊線加上導角: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導角邊線 (或鍵入 ChamferEdges)。
- 指定迴圈選項。
- 指定距離選項,以從第于@個和第二個導角的邊線設定距離。
- 在圖面中,指定面的邊線。
愷|強調顯示 3D 實體的相鄰面。
- 執行下列動否@之于@:
- 指定接受選項以確認目前的面選擇,以及為其邊線加上導角。
- 指定下于@個面以為其邊線加上導角。
- 指定接受選項以確認目前的面選擇,或指定下于@個面。
軟體愷|依指定距離為面的邊線加上導角。
存取方式
指令:ChamferEdges
功能表:實體 > 實體編輯 > 導角邊線
修改 3D 實體的邊線、面和本體
使用 EditSolid 指令以修改 3D 實體物件的邊線、面和本體。
若要編輯 3D 實體:
- 在指令提示中鍵入 EditSolid。
- 指定于@個 選項:
- 邊線:可讓您複製實體物件的邊線及變更邊線色彩。
- 面:可讓您伸長、移動、複製、偏移、旋轉及推拔實體物件的面,以及變更面的色彩。
-
本體:可讓您修改整個實體物件。您可以:
- 在 3D 實體上壓印其他幾何,
- 將 3D 實體分成個別 3D 實體,
- 從 3D 實體產生薄殼,
- 清除所選的 3D 實體,以及
- 檢查所選的 3D 實體。
- 復原:取消最近于@次的本體編輯操否@。您可以重複使用復原選項。
- 結束:退出實體編輯。
- 提示指定邊線、面或本體時,您可以使用下列選項:
- 移除:從所選邊線或面的組移除于@或多個邊線或面。
- 注意:當指定面時,通常愷|將兩個面新增至所選邊線的組。使用「移除」選項,然後藉由按于@下屬於要移除面的其他邊線,從兩個面中指定其中于@個面。
- 加入:從移除模式返回。
- 所有:從所選邊線或面的組新增或移除所有邊線或面。
- 復原:取消于@個或多個先前的選擇。
- 如下所述,繼續執行選擇的實體編輯選項。
邊線編輯
若要複製 3D 實體邊線: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複製邊線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邊線選項,然後複製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邊線,然後按下 Enter 鍵以完成選擇。
- 指定位移基準點。
- 指定複製邊線的目的地點。
- 產生的圖元愷|依據所選邊線的形狀而呈現線條、圓弧或圓形。
若要修改 3D 實體的邊線色彩: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彩色邊線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邊線選項,然後色彩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邊線,然後按下 Enter 鍵以完成選擇。
- 指定色彩編號或 RGB 選項,以指定 RGB 值來設定指定邊線的色彩。
- 使用修改的色彩重新繪製指定邊線。
面編輯
若要伸長 3D 實體的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伸長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伸長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伸長的高度。
- 針對伸長指定拔餛@角度。
- 愷|伸長指定面。
若要移動 3D 實體的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移動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移動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位移基準點。
- 指定第二個點。兩個點愷|定義位移向量。
- 就方向並依由位移向量決定的距離來移動指定的面。
若要旋轉 3D 實體的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旋轉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旋轉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沿著旋轉軸的第于@個點。
- 指定沿著旋轉軸的第二個點。
- 指定旋轉角度。
- 愷|旋轉指定面。
若要偏移 3D 實體的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偏移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偏移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偏移距離。
- 指定的面愷|依指定距離同等偏移。偏移距離的正值愷|放大實體物件的本體,而負值愷|縮小其大小。
若要拔推有角度的 3D 實體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拔推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拔推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旋轉軸的基準點。
- 指定沿著旋轉軸的其他點。
- 指定拔餛@角度。
- 指定的面愷|依指定角度同等旋轉。
若要從 3D 實體刪除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刪除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刪除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按 Enter 鍵。
若要複製 3D 實體的面: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複製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複製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個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
- 指定位移基準點。
- 指定複製面的目的地點。
- 產生的圖元是區域或曲面。
若要修改 3D 實體面的色彩: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彩色面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面選項,然後色彩選項)。
- 在圖面中,指定于@或多個實體物件的面,然後按下 Enter 鍵以完成選擇。
- 指定色彩編號或 RGB 選項,以指定 RGB 值來設定指定面的色彩。
- 使用修改的色彩重新繪製指定的面。
本體編輯
要在 3D 實體上壓印其他幾何: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壓印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本體選項,然後壓印選項)。
- 指定實體物件。
- 指定要壓印的 2D 圖元。
- 2D 圖元必須依附在面上,或必須至少與指定實體物件的于@個面相交。
- 按下 Enter 鍵以終止壓印。
- 將 2D 圖元壓印於實體物件上。壓印可將面分為于@或多個不同的面。
要將 3D 實體分成個別的 3D 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分割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本體選項,然後分割選項)。
- 指定實體物件。
- 不相連的實體物件愷|分割為個別的實體。使用 Boolean 操否@產生的本體 (聯合、減除和相交) 無法使用此選項進行分割。
若要從 3D 實體產生薄殼: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薄殼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本體選項,然後薄殼選項)。
- 指定實體物件。
- 在圖面中,指定要使用的面。
-
指定于@個 選項:
- 加入:將面新增至選擇。
-
移除:從選擇移除面。
注意:當指定面時,通常愷|將兩個面新增至所選邊線的組。使用移除選項,然後藉由按于@下屬於要移除面的其他邊線,從兩個面中指定其中于@個面。
- 所有:從選擇新增或移除所有面。
- 復原:取消先前的選擇。
- 按 Enter 鍵。
- 指定薄殼偏移值以產生薄殼。正值偏移面位於本體外部。負值偏移面位於本體內部。
要清除所選的 3D 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清除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本體選項,然後清除選項)。
- 指定實體物件。
- 未使用的 3D 實體幾何 (例如多餘的邊線和頂點) 將遭移除。壓印的邊線不愷|移除。
要檢查所選的 3D 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檢查 (或輸入 EditSolid,選擇本體選項,然後檢查選項)。
- 指定工程圖物件。
- 指令愷|報告指定物件是否為有效 3D 實體物件。
存取方式
指令:EditSolid
功能表:實體 > 實體編輯
剖切 3D 實體
使用 Slice 指令可以透過平面或曲面剖切 3D 實體。
執行指令的慣常變式愷|提示您指定要剖切的 3D 實體物件,以及指定定義剖切平面的基準線的兩點。您也可以將平面物件或曲面定義為剖切平面。
要從與基準線垂直的平面剖切 3D 實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Slice。
- 選擇要剖切的 3D 實體物件,然後按 Enter 鍵以決定選擇。
- 指定定義切面基準線的起點。
- 指定定義切面基準線的第二點。
此兩點定義切面的角度。產生的切面與定義的基準線上目前的使用者座標系統 (UCS) 垂直。
- 指向切面的于@邊以定義應該保留的物件部份
– 或 –
輸入保留兩邊選項以保留兩邊 (預設值)。
要以平面物件剖切 3D 實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Slice。
- 選擇要剖切的 3D 實體物件,然後按 Enter 鍵以決定選擇。
- 輸入物件選項以透過平面物件剖切。
- 選擇 2D 聚合線、圓弧、圓形、橢圓或不規則曲線否@為切面。
- 指向切面的于@邊以定義應該保留的物件部份
– 或 –
輸入保留兩邊選項以保留兩邊 (預設值)。
要以曲面剖切 3D 實體: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Slice。
- 選擇要剖切的 3D 實體物件,然後按 Enter 鍵以決定選擇。
- 鍵入 s 以剖切曲面。
- 選擇要用來否@為切面的曲面。
- 指向切面的于@邊以定義應該保留的物件部份
– 或 –
輸入保留兩邊選項以保留兩邊 (預設值)。
注意:您不能夠套用使用 EdgeMesh、RevolvedMesh、RuledMesh 或 TabulatedMesh 指令產生的網格。
存取方式
指令:Slice
檢查 3D 實體間的干涉
使用 Interfere 指令可以檢查實體模型內的干涉。指令愷|提示輸入兩組 3D 實體。它愷|對應測試第于@組以及第二組的每個物件,以了解是否有囝@同體積。
如果存在任何干涉,您可以:
- 從重鰭|的體積中抽取產生全部有干涉的 3D 實體。
- 逐步查看產生干涉的成對 3D 實體的強調顯示。
要檢查兩個或多個 3D 實體之間的干涉:
- 在指令提示下鍵入 Interfere。
- 選擇第于@組實體,然後按 Enter 鍵。
- 選擇第二組實體,然後按 Enter 鍵。
如果您定義的是單于@選擇組,則選擇中的所有 3D 實體都愷|對照彼此進行檢查。
如果您定義兩個選擇組,則第于@組中的 3D 實體愷|對照第二組中的 3D 實體進行檢查。
如果您在兩個選擇組中包括了相同的 3D 實體,則將愷|假設物件屬於第于@組,而愷|在第二組中忽略該物件。
- 指定您是否希望從兩個或多個 3D 實體的囝@同體積中抽取產生干涉 3D 實體。
- 指定您是否希望強調顯示有干涉 3D 實體的重鰭|部份。
如果您希望強調顯示相干涉的 3D 實體對,請使用下于@個以逐于@循環強調顯示成對物件。
注意︰ 此指令與在 3D 實體上執行 Boolean 否@業的修改指令相比不同的是,它將維持原始物件不變。
干涉選項
嵌套的選擇
讓您選擇嵌套於符號和外部參考中的 3D 實體。
存取方式
指令:Interfere
從 3D 實體產生剖面
使用 Section 指令以平面與 3D 實體的交點為基礎產生剖面。
產生的圖元是區域。
若要產生 3D 實體的剖面:
- 在指令提示中鍵入 Section。
- 選取要產生剖面的 3D 實體物件。
- 指定三點以定義剖面。
存取方式
指令: Section
功能表:「實體」>「實體編輯」>「剖面」
產生以平面呈現的 3D 實體物件
MakeFlatSnapshot 指令可產生以平面呈現的 3D 實體物件和區域,並投影至工程圖使用中「自訂座標系統」(CCS) 的 X-Y 平面。
2D 平面呈現可插入為使用中 CCS 之 XY 平面上的圖塊。
您可以在平面呈現中顯示或隱藏隱藏線和相切邊線。此外,您可以變更前景和隱藏線的色彩和樣式。
相切邊線是圓弧曲面或彎曲與平坦表面之間可見的過渡邊線。
範例:使用和未使用相切邊線的圓角邊線。
產生以平面呈現的 3D 實體物件,步驟如下:
- 在圖面中,建立于@個您要在其中產生平面快照的視圖。使用 Views 指令。
- 按于@下實體 > 實體編輯 > 產生平面快照 (或鍵入 MakeFlatSnapshot)。
- 在對話方塊中,為平面快照目的地指定選項:
- 插入為圖塊:在圖面中將平面呈現的物件插入為圖塊。
- 取代現有圖塊:將工程圖中于@個現有的圖塊取代為您產生的圖塊。
- 輸出至檔案:將平面呈現的結果儲存為外部的工程圖檔案。
- 或者,選擇顯示相切邊線,以平面呈現顯示相切邊線。
- 變更平面呈現的線條色彩和樣式:
- 在前景線條下,指定前景線條的色彩和線條樣式。
- 在隱藏線下,選擇顯示以顯示隱藏線。您可以修改隱藏線的色彩和線條樣式。
- 按于@下確定。
使用 Explode 指令可將代表平面視圖的圖塊分解成各個組成圖元。藉由對圖塊執行爆炸指令,您可移除被遮住的線條,或修改隱藏線的線條樣式。
存取方式
指令:MakeFlatSnapshot
功能表:「實體」>「實體編輯」>「產生平面快照」
功能區:「插入」>「圖塊」>「產生平面快照」
藉由推入與提取幾何的方式修改 3D 實體
使用 PushPull 指令以將 2D 圖元伸長至曲面並修改 3D 實體。
結果愷|根據圖元類型而有所不同。如果推入與提取線性圖元 (例如線條或圓弧),便愷|產生曲面。針對 3D 實體,如果推入與提取現有封閉圖元 (例如圓形和聚合線),便可修改 3D 實體的幾何。
針對 3D 實體,您可以同時修改多個封閉圖元。
藉由推入與提取幾何的方式修改 3D 實體:
- 按于@下實體 > 繪製 > 推入與提取 (或鍵入 PushPull)。
- 在圖面中,指定要伸長的圖元,然後按下 Enter 鍵。
如果要伸長于@個以上的圖元,請指定多個選項。
您可以按于@下圖元 (3D 實體或區域) 或 3D 實體面內部,然後將其拖入或拖出。因此您可以產生鑽孔或伸長。
- 如果您曾指定多個選項,請指定其他 3D 實體,然後按下 Enter 鍵。
注意:您可以指定相同 3D 實體的多個面。指令可于@次伸長所有指定的面。
- 輸入值,或是在圖面中按于@下以指定伸長高度。所有選擇的圖元愷|使用相同的伸長高度。
所選圖元的形狀愷|以指定高度進行伸長。
範例:
藉由選擇面並將其拉出來伸長 3D 實體。
藉由選擇面並將其推進來伸長 3D 實體。
伸長 3D 實體的兩個面。
將不規則曲線伸長至曲面。
存取方式
指令:PushPull
功能表:實體 > 繪製 > 推入與提取
從 3D 模型產生 2D 圖元
本節將說明:
從其他圖元產生線架構幾何
ConvertEdges 指令愷|從指定的 3D 實體、曲面、網格或局部範圍,產生線架構幾何。您可以擷取于@條邊線或所有邊線。
產生的圖元是沿著所選圖元的邊線建立的線條、圓弧、不規則曲線或 3D 聚合線。
為了方便存取,請將線架構幾何放在不同的圖層。您可以將它用否@產生 3D 實體、曲面和網格的參考。
若要從圖元產生線架構幾何:
- 按于@下實體編輯 > 轉換邊線 (或鍵入 ConvertEdges)。
- 在圖面中,指定下列于@或數項圖元:
- 3D 實體
- 曲面
- 網格
- 局部範圍
- 按 Enter 鍵。
即愷|沿著指定圖元的邊線產生 2D 圖元,例如線條、圓弧、不規則曲線或聚合線。
若要從其他圖元的面和邊線產生線架構幾何:
- 按于@下實體編輯 > 轉換邊線 (或鍵入 ConvertEdges)。
- 指定于@個 選項:
- 邊線。指定 3D 實體、曲面或網格上的邊線。
- 面。指定 3D 實體或網格上的面。
- 按 Enter 鍵。
即愷|沿著指定的邊線產生 2D 圖元,例如線條、圓弧、不規則曲線或聚合線。
存取方式
功能表:實體編輯 > 轉換邊線
指令:ConvertEdges
從實體面及曲面產生 2D 圖元
OffsetEdges 指令愷|從 3D 實體或曲面的邊界產生 2D 圖元。產生的圖元是封閉式聚合線或不規則曲線,位於與指定邊界相同的平面。
您可以在指定邊界內部或外部產生新的圖元。
注意:指令愷|忽略實體面邊界內的封閉式內部區域。
若要從實體面產生 2D 圖元:
- 按于@下實體編輯 > 偏移邊線 (或鍵入 OffsetEdges)。
- 在圖面中,將游標置於 3D 實體或曲面的面上,然後按于@下面。
- 指定偏移圖元通過的點。
– 或 –
指定于@個 選項:
- 角落。指定邊界是否有尖銳或圓滑化角落。
- 距離。從指定面邊界指定偏移距離。您可以在邊界的于@個邊或兩邊產生圖元。
- 重複步驟 2 和 3,從其他實體面產生 2D 圖元。
- 按 Enter 鍵。
存取方式
功能表:「實體編輯」>「偏移邊線」
指令:OffsetEdges